地址: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美麗華大廈601室
聯係人:唐經理 張經理
電話:13306145816 0519-82310789
傳真:0519-82310789
郵箱:1551569295@qq.com
前言
蜜蜂、螞蟻和白蟻作為三大社會性昆蟲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有些螞蟻和白蟻種類是重要的世界性害蟲,有關防治工作一直備受關注。螞蟻隸屬於昆蟲綱(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蟻科(Formicidae),是地球上物種最為豐富、分布最為廣泛的類群之一。目前,全球已記載16亞科346屬14 173種螞蟻,中國已記錄12個亞科103屬939種。大多數螞蟻對人類或環境有利,能夠促進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但少數種類卻會汙染室內環境,威脅人體健康。其中危害較大的是小黃家蟻(Monomorium pharaonis L.)和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 Buren,Red imported fire ant,RIFA)。小黃家蟻分布廣泛,數量眾多,繁殖力強,食性複雜,喜食甜食、油脂和肉類食物。可攜帶病原菌汙染食品、餐具、衣物、床具等,已成為常見室內害蟲之一。紅火蟻是全球公認的百種最具危險性的外來入侵生物之一,適應範圍廣、生殖能力強、種群數量大、成災風險高,它們對農林業生產、人畜生命健康、社會公共安全、生物多樣性等均可造成嚴重威脅。我國最早於台灣台北和廣東吳川發現紅火蟻入侵後,其入侵範圍不斷擴大,目前在我國南方12個省份642個縣區發生,總麵積達623萬畝。據統計,2021年累計化學防控麵積達1 200萬畝,重點危害區域已防控2~3次。白蟻原屬於昆蟲綱等翅目(Isoptera),後被劃入蜚蠊目(Blattaria)組成白蟻領科(Termitoidae)。全球大約共有3 000餘種白蟻,主要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它們能夠促進物質循環,改善土壤性質,影響生物多樣性。白蟻也是一種重要的世界性害蟲,每年造成經濟損失高達400億美元。我國是白蟻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共有4科44屬近500種白蟻,全國大多數省份均有分布,尤以長江以南為害嚴重。白蟻生活隱蔽,食性廣泛,繁殖量大,種類極多,主要危害房屋建築、水庫堤壩、古樹名木、古建古跡、農林作物、園林綠植、通訊電纜、車輛船隻等。
雖然螞蟻和白蟻存在顯著差別,但因其相似的群居社會性、品級分化特征和交哺撫觸行為,二者在化學防治中具有一定的交叉區域和借鑒意義。本文分類整理了螞蟻和白蟻防治藥劑的登記情況並展望了後續工作,以期能夠在指導藥劑合理使用、促進農藥產品升級、推動新型農藥發展等方麵發揮積極作用。
1 數據來源
農藥登記數據來源於中國農藥信息網數據中心(http://www.icama.org.cn/zwb/dataCenter),統計截止時間為2024年1月15日。
2 螞蟻和白蟻防治農藥登記現狀分析
農藥登記數據中以“蟻”為防治對象進行搜索,共319條記錄。登記的防治對象包括:螞蟻、紅火蟻、白蟻、黃家蟻和黑翅土白蟻5種。其中黃家蟻和黑翅土白蟻均隻有1條記錄,分別計入螞蟻和白蟻。
2.1 螞蟻和白蟻防治農藥登記總體情況分析 尚在有效期內防治螞蟻、紅火蟻和白蟻等的農藥產品共319個。
2.1.1 類別、毒性和防治對象 按農藥類別來分,315個屬於衛生殺蟲劑,4個屬於大田用殺蟲劑。殺蟲劑中,3個用於白蟻防治,1個用於紅火蟻防治。按毒性來分,143個農藥產品為微毒,161個為低毒,16個為中等毒(其中1個為產品低毒,原藥中等毒,分別計入兩類)。中等毒產品有效成分包括毒死蜱(7個)、聯苯菊酯(6個)、氟蟲腈、蟲蟎腈和硫酰氟,其中14個主要用於防治白蟻。按防治對象來分,用於螞蟻防治的農藥185個,紅火蟻66個,白蟻96個。其中5%氟蟲腈懸浮劑(WP20130116)可用於防治螞蟻和白蟻,0.5%氟蟲腈殺蟻粉劑(WP20210079)可用於防治白蟻和紅火蟻。未有同時防治螞蟻、紅火蟻和白蟻的農藥登記產品。
2.1.2 複配、劑型和有效成分 按有效成分數量來分,216個農藥產品為單劑,70個為二元複配,33個為三元複配。三元複配的農藥均用於防治螞蟻,3種擬除蟲菊酯類成分複配的產品26個,2種擬除蟲菊酯類成分與殘殺威複配的7個,其中31個為氣霧劑。按農藥劑型來分,餌劑(84個)最多,還有毒餌、餌粒、膠餌、濃餌劑、膏劑等相似劑型產品15個,主要用於防治螞蟻(64個)和紅火蟻(49個)。其次為氣霧劑(76個),有噴射劑、油基氣霧劑等相似劑型產品6個,全部用於防治螞蟻。之後依次為懸浮劑(13%)、粉劑(10%)、水乳劑(5%)、乳油(5%)等,懸浮劑、水乳劑、乳油等劑型的農藥產品主要用於防治白蟻。按有效成分來分,使用頻次最高的為擬除蟲菊酯類(60%),包括胺菊酯、聯苯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等24種。此外還有氟蟲腈、吡蟲啉、茚蟲威、氟蟻腙、呋蟲胺、殘殺威等21種。
2.1.3 登記年份、有效期和企業 從登記年份來看,最早為2007年,4個農藥中3個用於白蟻防治。最晚為2023年,8個農藥中,5個防治白蟻,2個防治螞蟻。農藥登記最多的年份為2021年,47個農藥中,28個防治螞蟻,17個防治紅火蟻,10個防治白蟻。75%以上的農藥登記時間超過5年,40%以上的超過10年。從登記證持有人所在省份來看,廣東和江蘇的相關企業登記農藥產品分別為78個和66個,登記數量遙遙領先,其次為廣西、浙江、山東、四川、安徽等地。農藥產品登記數量最多的三個企業是江蘇功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個)、珠海凱中有限公司(18個)和四川省成都彩虹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1個)。
2.2 螞蟻防治農藥登記情況分析 尚在有效期內防治螞蟻(包含黃螞蟻)的農藥產品共計185個。
2.2.1 複配、劑型和有效成分 按有效成分數量來分,95個農藥產品為單劑,57個為二元複配,33個為三元複配。單劑農藥產品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有效成分包括氟蟲腈(17)、呋蟲胺(15)、氟蟻腙(10)、高效氯氰菊酯(9)和茚蟲威(9)。二元複配農藥中,42個為氣霧劑,不同擬除蟲菊酯類成分間複配的有47個。除WP20170131(氟蟲腈和殘殺威複配)和WP20150113(吡蟲啉和氟蟻腙複配)外,剩餘8個為殘殺威(4)、吡蟲啉(3)和乙酰甲胺磷(1)與擬除蟲菊酯類成分的複配。按農藥劑型來分,氣霧劑(76個)最多,還有噴射劑、油基氣霧劑等相似劑型農藥6個,其次為餌劑(52個),還有餌粒、膠餌、毒餌等相似劑型農藥12個。此外,還有16個采用撒布和撒施的粉劑產品,9個采用滯留噴灑和空間噴霧的懸浮劑產品。按有效成分來分,使用頻次最高的有效成分為擬除蟲菊酯類(70%),主要包括胺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炔咪菊酯、右旋苯醚氰菊酯、右旋反式氯丙炔菊酯、聯苯菊酯、Es-生物烯丙菊酯(Esbiothrin)等22種。此外還有氟蟲腈、呋蟲胺、殘殺威、氟蟻腙、吡蟲啉、茚蟲威、乙酰甲胺磷、氰氟蟲腙、毒死蜱、矽藻土、噻蟲嗪、硼酸等12種有效成分。
圖1 我國螞蟻、紅火蟻和白蟻防治農藥登記情況彙總圖
注:有效成分和防治對象統計圖由頻次數據彙總而成。
2.2.2 防治對象和登記企業 從防治對象來看,防治螞蟻的農藥同時還可用於防治蜚蠊、蠅、蚊、跳蚤、臭蟲、紅火蟻、塵蟎等害蟲,其中80%以上的產品可用於防治蜚蠊,50%左右可用於防治蚊和蠅,33%左右可用於防治臭蟲。按登記證持有人所在省份來分,登記螞蟻防治農藥產品最多的是廣東(50個),占比超過四分之一,江蘇、浙江、廣西、四川、山東、遼寧等地次之。農藥產品登記數量最多的兩個企業是珠海凱中有限公司(17個)和四川省成都彩虹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1個)。
2.3 紅火蟻防治農藥登記情況分析 尚在有效期內防治紅火蟻的農藥產品共計66個。
2.3.1 複配、劑型和有效成分 按有效成分數量來分,54個農藥產品為單劑,12個為二元複配。單劑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有效成分4個,依次為:茚蟲威(19)、氟蟲腈(12)、氟蟻腙(10)和高效氯氰菊酯(8)。二元複配產品中,參與複配頻率較高的為氟蟻腙和茚蟲威。按農藥劑型來分,超過70%的產品為餌劑,20%左右為粉劑,主要采用投放、撒布和撒施等使用方法,用量多以每巢用量計算。按有效成分來分,使用頻率較高的四種成分,即茚蟲威(24)、氟蟻腙(15)、氟蟲腈(12)和高效氯氰菊酯(9)占比超過四分之三。此外還有吡蟲啉、多殺黴素、呋蟲胺、毒死蜱、氯氰菊酯、氯菊酯、聯苯菊酯、氰氟蟲腙、殘殺威、噻蟲嗪、硼酸等11個。
2.3.2 防治對象和登記企業 從防治對象來看,防治紅火蟻的農藥還可用於防治螞蟻、蜚蠊、跳蚤、蠅、蚊等害蟲,其中40%左右的產品可用於防治螞蟻,30%左右的可用於防治蜚蠊。按登記證持有人所在省份來分,登記農藥產品最多的為廣東(25個),占比接近40%,有16家相關企業均登記有紅火蟻防治農藥產品,江蘇、廣西、安徽、遼寧等地次之。登記數量最多的企業是江蘇功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個)。
2.4 白蟻防治農藥登記情況分析 尚在有效期內的防治白蟻的農藥產品共計96個。
2.4.1 複配、劑型和有效成分 按有效成分數量來分,93個農藥為單劑,3個為二元複配。單劑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有效成分為聯苯菊酯(37)、吡蟲啉(18)和氟蟲腈(11)。二元複配產品中,參與複配最多的是聯苯菊酯。按農藥劑型來分,主要包括懸浮劑(33個)、水乳劑(15個)、乳油(12個)、粉劑(9個)、微囊懸浮劑(6個)、水分散粒劑(5個)等,使用方法一般分為土壤噴灑處理和木材浸泡塗刷等。懸浮劑產品的有效成分主要為聯苯菊酯(13個)和吡蟲啉(13個),水乳劑的有效成分主要為聯苯菊酯(14個),粉劑的有效成分主要為氟蟲腈(7個)。粉劑的使用方法區別於螞蟻和紅火蟻,主要為噴粉。按有效成分來分,聯苯菊酯(39%)、吡蟲啉(19%)和氟蟲腈(12%)三種成分占比達到70%。此外還有毒死蜱、氟鈴脲、氯菊酯、蟲蟎腈、氰戊菊酯、依維菌素、氯蟲苯甲酰胺、硫酰氟、順式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氟啶脲、四水八硼酸二鈉、硼酸鋅、胺菊酯等14種。
2.4.2 防治對象和登記企業 從防治對象來看,防治白蟻的農藥產品多專用於防治白蟻,少數可用於防治蚊、蠅、蜚蠊等害蟲。按登記證持有人所在省份來分,登記產品最多的省份是江蘇(44個),占比接近50%,有12家相關企業均登記有白蟻防治農藥產品,浙江、廣東、山東等地次之。登記數量最多的企業是江蘇功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6個)。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農藥登記數據統計是對階段內害蟲防治藥劑信息的梳理篩選和彙總分析,結合時間維度,還能展示階段時間內農藥產品登記和研發的趨勢。例如在紅火蟻防治方麵,截至2021年4月登記農藥製劑45種,有效成分8種,主要包括茚蟲威、氟蟲腈、氟蟻腙、高效氯氰菊酯等,劑型以餌劑居多。截至2022年1月1日登記農藥產品60個,餌劑49種,觸殺性粉劑10種,乳油僅1種。餌劑以單一原藥成分為主,主要是茚蟲威(42.8%)和氟蟻腙(32.7%)。觸殺性粉劑有效成分中高效氯氰菊酯占比達70%。截至到2022年7月有62個登記產品,餌劑占比達74%,2017年和2021年產品登記數量最多。在白蟻防治方麵也有相關記錄。例如截至2017年2月登記產品63種,粉劑和餌劑7種,複配藥劑僅2種。截至2017年11月8日,登記在用藥劑65種,僅有硼酸鋅和四水八硼酸二鈉2種金屬鹽農藥。截至2020年5月左右登記藥劑共75種,包括擬除蟲菊酯類32種、煙堿類17種、吡唑類12種、有機磷6種、有機氟4種等。
從近些年的登記數據分析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① 總體數量保持增長,產品劑型不斷豐富,但整體格局沒有太大改變;② 複配藥劑比例不斷增加,有效成分數量有所增多,但各成分整體使用頻次變化不大;③ 產品用量各異,使用方法雷同,實際效果難以判別;④ 2021年後登記數量銳減,區域分布差距仍然顯著。
3.2 建議
3.2.1 加強農藥登記監管和市場抽檢 綜合分析農藥登記和銷售使用數據,調整優化農藥登記結構,提供農藥登記指導意見,促進登記藥劑均衡發展。例如增加紅火蟻和白蟻防治藥劑複配產品比例,鼓勵生態安全、緩釋省力新劑型研發登記等。加強農藥登記監管,嚴格把控市場準入機製,降低同質化重複登記比例,重點關注藥劑實際效果和生態安全評價。加強農藥市場抽檢,采用不定時隨機抽取市售農藥產品進行檢測檢驗,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和效果穩定有效。
3.2.2 鼓勵有效成分和配方製劑研發 鼓勵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研發新型有效成分,開發低毒高效產品,探索新型作用機理,嚐試新材料和新方法的應用;立足現有成分進行混劑複配研究,注重有效成分篩選,調整優化配方,采用合理劑型,重視實地實際藥效,不斷升級製劑配方與生產工藝。例如闡明生物活性成分作用機製,擴展生物源農藥應用場景範圍,重視藥劑複配的多元化和有效性,探索緩釋劑型和省力劑型的研發,優化餌劑中引誘劑和穩定劑配方等。
3.2.3 開展應用場景分類和抗性監測 按照農藥實施使用具體要求劃分應用場景,提出推薦藥劑類型和應用方法,建立不同場景害蟲防治應用體係。例如螞蟻防治也需考慮室外環境、餐飲場所、醫療機構等不同應用情景;對於公園景區、學校機構、球場草坪等場所應急處置紅火蟻的藥劑也需配備;對於古樹名木、古建古跡、民居環境等場景需設有白蟻處置藥劑和應用方案。此外,還應開展主要藥劑的抗藥性監測和環境影響監測,及時發布藥劑抗性和為害環境預警,提升藥劑登記和使用的合理性。